神設立安息聖日,要祂的百姓遵守,也預備了安息日之約,使履約的百姓,在平凡單純中,站在神的應許上,建立深入的信仰根基。到了末世,這樣的規模漸漸不見了,因為安息日的崇拜儀式,被一些振興教會的活動取代,如此恐怕安息日的祝福與應許,也會隨之消失。然而萬事互相效力,都出於神的旨意,不管怎樣的狀況,都有它的價值,而謙卑敬畏神的人,會發現神在其中的安排及帶領,也能經歷神全備的救贖,求主堅固,將安息日之約,成就在我們身上。
一、顯出神的作為所遇到的挑戰
約翰福音第九章說到主耶穌遇到一位生來瞎眼的人,門徒詢問且質疑是否因為犯罪的緣故,因為犯罪使人受咒詛,會因此生病或遇意外災殃。主耶穌回答他們,不是因為罪,而是要在這人身上顯出神的榮耀。
教會訪問遭遇重大禍患或病苦的信徒,有的人因為關心及熱誠,且有宗教知識,便不斷追問信徒犯罪狀況,想了解何以遭受大災殃?使得一些遭患難者,漸漸婉拒被訪問。雖然因這病苦災事,人要學習自我調整,究竟「知罪」和神的應許有密切關係,然而人所面對的是生命的問題,生命是很多方面的,不是單方面,其中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。
約伯遭遇大試煉,三位朋友來勸勉他,每一句都是神的話,但每一句都傷害人,約伯被擾亂到撐不住,精神崩潰了。神告訴這三位朋友,約伯說的才對,你們要去向約伯道歉,聖經在此的表達是,請約伯為你們獻祭。因此我們探訪時,如何判斷所說的話合不合宜?其實可以觀察一下對方的反應。另外,若不是罪的問題,為何會發生這事,人要有心來尋找,神在這當中的預備及旨意。
二、如何在我們的軟弱上,成就神的工作
主耶穌吐唾沫在地上,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(路九6),使這人好似被羞辱,但他坦然接受卑微。這種坦然接受卑微的心,可以讓自己得到很大的平靜,遇到衝突比較不會和人計較。主耶穌還要他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(路九7)。這池子在山腳下,主耶穌叫他走下山,他很平坦,不覺得奇怪,沒有因瞎眼而推託,或求神憐憫同情。
結論就是那個代價,因為今天我們落到這地步,其中一定有我們要擔起來的代價,否則問題雖然解決了,沒多久,歷史又重演了。這時代,關懷得太過頭,一大堆多餘的熱誠,使被關懷的人,問題暫時解決了,但沒擔當應付的代價,也沒從這問題走過來,因為他跌倒了,不是自己站起來的。
聖經中那位瞎眼的人,有著相當的覺悟及勇氣,不畏艱苦地下山,就算跌倒,就算踢到石頭、就算腳扭到,仍站立繼續前行,不丟掉勇敢的心。他完全接受主耶穌說的話,等他完成主耶穌要他做的事後,他回頭就看見了(路九7)。因此我們順服神的話,完成神交代要我們去做的事,站在這基礎往後看,會發現順服遵行的人是蒙福的。
保羅有根刺,插在身上,他禱告幾次,希望神把這刺拿掉,這樣身體比較舒適,作聖工也比較方便。但神告訴他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」(林後十二9)。這句話改變了保羅的心,他發現原來在軟弱中,神能用更美的能力來保護,因此何時軟弱就何時剛強,原來軟弱值得誇口。這有何不可?我們是否也能有此慷慨,當我們身上,有一些無辜無奈的事,我們是否也能平坦地將自己的軟弱,交在主手上,來成就神的作為呢?
***
禱告前的勉勵--在聖靈裡禱告
我們要認真學習禱告,不要淪為一種例行公事。禱告如果是單方面的祈求,這是用禱告指揮及命令神,不是在禱告中尋求神的旨意。當我們的禱告中有真理的聲音,就是在聖靈裡禱告了,而真理的聲音如何出現在禱告中?就是禱告和神講話時,我們心中有個重點,不只求神幫助解決問題,還能禱告說:「主啊,我怎會遇到這個問題?祢的旨意是什麼?祢在教我什麼事?我是否要注意什麼事?」,在與神的互動中,會跑出神的話,這時真理就在禱告中,我們就是在聖靈裡禱告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