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25年6月20日 星期五

輪迴或安息-謝宏駿傳道-十全教會靈恩佈道會(2006年左右)

今天要來探討死亡的問題,用一般民間的輪迴信仰觀念,和我們基督教所說的安息,來做一個比較。有民間信仰觀念的,遇到人離世了,會說他往生了,而什麼是往生?就是在輪迴的概念下,認為去世後,在陰間等待投胎轉世,往另一個生命去,所以說他往生。談到輪迴,一定要談到印度教,因為佛教是從印度教產生出來的,所以要回到源頭來看,而印度教為何會產生輪迴的觀念?其實他們本來只有三道輪迴的觀念,他們認為人死後,會輪迴三道,即三個階層(三種投胎方式),而佛教的釋迦牟尼,將它改良為六道輪迴,即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、餓鬼道、畜生道與地獄道,也就是說人投胎轉世時的六種情形。

為什麼印度教產生了輪迴的觀念?因為印度這個社會有一個種姓制度,每個人屬於某一個階層,一生都無法更改。這四個階層,第一個階級是祭司,宗教領袖,第二個階級是貴族、武士、國王,第三個階級是一般的平民百姓,第四個階級是賤民(奴隸)。一出生屬於哪個階級,往後都無法轉變的這個狀況,造成人們內心有許多不平,也開始反抗這個社會,後來印度教就產生輪迴這個理論,裡面說到如果一個人在他所屬的階層好好的做,或許下一個人生轉世,就能跳到另外一個階級去了,這樣讓人的內心得到安慰,覺得自己只是這輩子在這個階級很辛苦而已,將來輪迴投胎就可以跳到另外一個高的階級,這化解了人們內心的不平。

後來釋迦牟尼將它改良成六道輪迴,給人更多希望,但是也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,那就是如果你做得好,你可以往天道去輪迴,如果你做不好,你就往餓鬼道、畜生道和地獄道去輪迴,這讓人們心生恐懼。佛教就這樣傳輪迴觀念,後來傳進中國,之後也有許多轉變,將中國原本許多的觀念加入到裡面去。輪迴本來想帶來安定人心,化解人們內心不平的功用,也就是你受苦一輩子,但是你將來投胎轉世,能有轉換到高階層的希望,可是繼續探討下去,輪迴裡面最好的天道,可以讓人住一段時間,但這不是永遠的,到最後還是要離開,繼續投胎去輪迴。在人道也是一樣,死了要去輪迴,還要看你這一生的業報是如何?然後再去投胎轉世。如果你做得不好,你就投胎成為牲畜,有時候某隻蚊子可能是你的祖父,所以不能隨便打死蚊子,不然你就打死你的祖父,這樣下場會很悽慘,所以佛教說不能殺生,也是這個原因。

但是這樣的投胎,一直到第六道也是一樣,都不是永久的,你還是有機會可以再投胎成為人,可是在這個輪迴裡,都是暫時的,都是一段時間了,又要繼續去投胎。輪迴本來想化解人們目前內心的不平,可是如果持續不停的投胎,你就永遠無法安息,永遠都在投胎,使人們的心,永遠無法得到安息。

另外,投胎到「牲畜道」,如果這個牲畜死了要去投胎,要如何判斷這隻狗是好狗還是壞狗?這隻貓是好貓還是壞狗?如何去判斷這個牲畜的好或壞呢?這是一個問題。如果投胎到「地獄道」,要怎麼判斷這是一個好鬼或是壞鬼,這也是困難。當我們有了糾紛,會到法院請法官來做判斷,才能做最終的裁決,而佛教的觀念說到一個人要照他所做的事情受審判,要看他的業報決定他將來投胎轉世的情形。但這一些是由誰來做判斷?由誰來調查?由誰來做決定?這是佛教沒說到的地方,這仍然是一個謎。

還有就是輪迴的觀念,使人有作惡的藉口,就是你在今世做了很多壞的行為,你將來投胎有可能成為牲畜,有人覺得,既然如此,我這一生就把惡做盡吧!我死掉之後,投胎成為牲畜,就好好當牲畜,做個好狗以後,之後還是有機會投胎轉世成為人,這使人繼續做惡了。

投胎轉世的輪迴觀念中,有許多無法被確認的事情,而且沒有一個開始的起點,輪迴就像一個圈圓在旋轉,而這個圓圈到底哪一個點是起始點?沒有人知道,就這樣一直轉,無法安息,這是輪迴觀念的一個盲點。所以有的佛教徒雖然相信輪迴,但是內心沒辦法安息,他也沒辦法知道將來會如何?

有人就提出一個新的觀念說,你可以去涅盤,那就是去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永遠可以休息的地方,不用再去輪迴,因為輪迴讓人無法安息。佛教發展出涅盤境界來解決無法安息的這一個痛苦,說到你進入涅盤裡,就可以在那邊永遠休息了,在那裏休息,沒有任何感覺,但是,這個涅盤真的存在嗎?這是一個問題。

有人為了要進入比較好的輪迴階層,家屬會請道士誦經做功德,替死去的人超度,希望能讓他輪迴到比較好的階層。如果是這樣,做功德這件事就成為一個不公平的事情,有錢人可以做比較好的功德,所以不管死去的人這輩子做了多少壞事,只要他活著的子孫幫他做功德,他馬上就能夠到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不公平的事情。

到底祖先離世去哪裡了?加上道教的種種觀念,將人分成三魂七魄,這個三魂,就是一個人過世了,三魂就分成三條路線,第一條魂到神主牌,第二條魂到墳墓裡,第三條魂就去陰間投胎輪迴轉世。「七魄」就是每七天會散一魄去,所以第一個七天,要做頭七,就是每七天就要安置他的魄,所以要做七七四十九天,所以三魂七魄的觀念就這樣產生了,但是過世的人,到底是去哪裡了?分作三魂以後,哪一個可以真正代表他?這也是困難之處。

我們現在來談談基督教所講的答案,那就是人的靈魂不需要輪迴,人的靈魂就是回到神那裡安息,因為人的靈是從神那裡來的,所以我們說「回去」就是指這個意思。

傳道書十二章7節:「塵土仍歸於地,靈仍歸於賜靈的神」。在這裡,聖經告訴我們,神起初所創造的人是用塵土創造,吹了一口氣在他的鼻孔裡,他就成為有靈的活人,這個人的肉體毀壞之後,就成為塵土,但是裡面的靈魂是從神那裡來的,仍然要歸於賜靈的神,人的靈魂是神給我們的,是從神那裡來的,當然我們就回到神那裡。

撒迦利亞書十二章1節:「耶和華論以色列的默示。鋪張諸天、建立地基、造人裡面之靈的耶和華說」。這裡說到神的默示,可見這是神說的話,神創造天地萬物,也創造人裡面的靈,所以我們的靈是從神那裡來的,我們要回到神那裡,那就是安息。

傳道書第七章2節:「往遭喪的家去,強如往宴樂的家去;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,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」。這裡說出非常有智慧的話,可是一般人的想法不是這樣,因為去宴樂的家,讓大家歡喜快樂,但去遭喪的家,大家就會流眼淚很難過。但是為什麼聖經這樣告訴我們?其實因為去宴樂的家雖然讓人歡喜快樂,但是人會得意忘形,在宴樂時放縱情欲,喝酒作樂,容易犯罪,所以有人喝酒之後,開車就容易出車禍。所以宴樂的家容易讓人敗壞。

可是在遭喪的家就不同,因為人們平時很忙沒辦法思想人生的道理,可是到了遭喪之家,他停住了生活的腳步,會想說人活著到底為什麼?今天送這個人回去,改天換別人送我回去了,而今天這個人離世後將去哪裡?改天我結束生命之後,我也要去哪裡?這是在遭喪家裡面可以想到的事情,所以就會思想死亡,因為人都需要面對這一個最終的結局。死是眾人的結局,沒有人有辦法避免這一場爭戰,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要死去,所以活人一定要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,時常要想到自己什麼時候會死?如果今天我死了會怎麼辦?在未死之前,一定要做哪些事情?

啟示錄十四章13節:「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:你要寫下:從今以後,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!聖靈說:是的,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,做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」。這說到我們有一天生命會結束,生命結束是結束在世短暫的生命而已,可是我們人都有靈魂,那麼靈魂要去什麼地方?聖經上告訴我們,我們信主之後,將來有天上可以住,這樣我們就不再需要煩惱,不用害怕。主耶穌也曾對門徒說過一句話:

約十四章1-3節:「你們心裡不要憂愁...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...,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。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,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...」。所以我們信主的人不用驚慌,因為我們的離開是暫時的,之後會與耶穌永遠同住。聖經中有一位傳道人也十分清楚這一點,他說:

腓立比書一章23節:「我正在兩難之間,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,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」。他說他離世有好處,因為之後可以永遠與基督同住,所以他是歡喜快樂的,這就是基督徒最大的盼望。但沒信主的人離世時,心裡會很煩惱,因為要進入輪迴就苦不完了,但信主之後,我們就有盼望。如果我們現在尚未信主,將來會遇到什麼事?我們來看一個經節:

希伯來書第九章27節:「按著定命,人人都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」。這裡跟我們說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,人人皆有一死,死後且有審判。還沒有信主的人,沒有主耶穌為他預備的地方可以住,將來要按照個人所行的接受審判。我們思想自己這一生做過的事情,將來都要接受審判,就是暗中所做的都無法隱藏,都會讓神顯露出來,每個人都要照所行的接受神的審判,所以我們今天就要做選擇,要怎麼面對將來死亡的事情?死之後我們要去哪裡?我們要去輪迴嗎?還是要安息?我們要到耶穌那裡與祂永遠住在一起,或是要去接受審判及刑罰?我們今天要做一個有把握的選擇。

我現在說一個見證:在3月12到4月12日,被總會差派到新加坡協助聖工。在新加坡的教會,有一天接到一個消息,就是教會的陳以撒執事的父親去世了,他的父親的名字叫添壽,生病了很長的時間,在安息日的夜晚去世了,教會便為他舉辦喪禮,我看了故人略歷的介紹,才知道他的父親是怎麼信主的。

陳執事的爸爸有很多病,身體深受折磨,可是信主之後,得到很大的安慰。本來他非常反對這個信仰,但是生病住院了,需要洗腎,還有其它的問題層出不窮,使他內心十分痛苦,最重要的是他懼怕死亡的事,關於死後要去哪裡?他實在不知道,所以心情非常不好,雖然太太小孩都會在醫院照顧他,但是他很容易發脾氣,所以家人在照顧他的時候都覺得很艱難。

他的兒子是我們真耶穌教會的執事,他的女兒是其他教會的基督徒,該教會的牧師也有來醫院探望他,他依舊惡臉相向,因為他沒辦法了解生命最終的問題,加上病痛折磨,實在很痛苦。有一天,奇妙的事情發生了,晚上睡覺的時候,他做了個夢,夢見他在一條河的旁邊,他因為自己病了很久,十分痛苦,在河邊想要跳河自殺,但是要跳的時候,河的對面出現一個人,那個人告訴他:「添壽,你不要跳,我與你同在,我安慰你」。

添壽伯心裡知道安慰他的是耶穌,他反省自己以前這麼反對耶穌,但耶穌竟然還這樣安慰他,叫他不要跳河自殺,所以他心裡很歡喜,在夢中他看見新加坡亞當路教會的謝執事站在他旁邊安慰他,他知道謝執事是屬於真耶穌教會,所以他知道耶穌是與真耶穌教會在一起。夢醒之後,他大聲痛哭,哭得很大聲,他的太太還有兒子嚇了一跳,心裡暗說:「慘了,慘了,爸爸這次不知道會發怎麼樣的脾氣,怎麼哭成這樣子?」,就問他:「爸爸,怎麼了?怎麼在哭?」。添壽伯就告訴家人所做的夢,還說:「這樣,我要到真耶穌教會去受洗」,他的兒子聽見之後十分高興。

這真是180度的轉變,他本來十分反對耶穌,也很懼怕死亡,甚至想結束生命算了,但現在改變了,要來接受耶穌的洗禮。那時候他太太沒有信主,覺得很奇怪,就問他:「你真的要洗禮嗎?洗禮完之後,沒有人會去拜你,到時你就會餓肚子喔」。添壽伯竟然回答他的太太說:「我信耶穌,你們以後不可以拜我,妳怕我以後會沒東西吃,但是耶穌會為我準備,耶穌會準備餅和水和魚給我吃,所以我不用煩惱」。

其實添壽伯說要受洗的時候,他人還在醫院,沒有機會聽到許多聖經的道理,但是很奇妙的,他能這樣回答他的太太。他的兒子陳執事聽到之後更是高興,覺得很奇妙,心想爸爸從來沒有上過教會,怎麼說的話跟聖經是一樣,耶穌也是用餅、水和魚給門徒吃。

信主之後,添壽伯的性情整個轉變,以前生病不舒服,常常發脾氣,可是信主受洗之後,性情都很溫柔,時常叫他的孩子要為他禱告,時常唱詩歌給他聽,整個人都不一樣了,因為他知道將來他要去哪裡,所以現在生病再怎麼難過,他心裡都可以安靜,他知道如果就這樣回去,是息了這個世上的勞苦,會去極其美好的地方,永遠跟耶穌在一起,這樣很感謝主,但是如果耶穌讓他好起來,這就是有任務要讓他做,要繼續來做工,還有許多要付出愛心的地方,所以我們基督徒對於死亡的觀點就是這樣,這就是基督徒的安息。

我們談到這裡做一個結論,人一生的歲月,一般是70歲,更強壯的可以到80歲或100歲,例如蔣宋美齡女士105歲,但是最後還是要結束。所以人不管活多久,世間的生命總是有一天要結束,可是現在我們有做任何的準備嗎?我們知道將來要去哪裡嗎?如果知道,我們的心才能得到安定,求神來帶領開啟我們的心,我們今天探討這個問題,是要讓我們得到智慧,讓我們可以做出最好的準備,感謝主。

https://youtu.be/gAplPgSEO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