禱告要「隨時」及「多方」(弗六18),不是只有在聚會時、禱告會時或在教會裏才禱告……
經文:「摩西素常將帳棚支搭在營外,離營卻遠,他稱這帳幕為會幕。凡求問耶和華的,就到營外的會幕那裏去。」(出三十三7)
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帶領之下,數百萬人浩浩蕩蕩地出埃及、過紅海,走上茫茫曠野往迦南之路。身為領袖者,肩上之重任何等艱鉅!他不單要處理大小之民事爭訟,又要領導數百萬人在曠野中前進。他們怎麼知道何時起行,何時安營,走哪條路線?幸好,摩西在這繁重的工作中,看一個得力之處,單獨與神相會之地方──一個求問神的帳棚。
一、支搭帳棚
帳棚具活動性,隨著雲柱與火柱之帶領拆下或支搭。百姓們40年之曠野生活都是住帳棚中,摩西禱告求問神的「帳棚」也時常搭起,走到哪裏,就搭在那裏。亞伯拉罕每到一個地方都以築壇為先,如同禱告要「隨時」及「多方」(弗六18),不是只有在聚會時、禱告會時或在教會裏才禱告,追求成長的基督徒要找時間單獨與主相會,時時親近主,主自然親近我們(雅四8),那麼我們與神的關係才有進展,如同摩西面對與神說話(出三十三11)。
二、離營卻遠
領導數百萬百姓,除了要處理百姓的案件,也要面對各種考驗。在百姓居住的營中,充滿了各種的聲音。在順境時,有歡呼跳舞之聲(出十五);在逆境時,有來自閒雜人因貪慾發出之怨言(出十六2);也有因飢渴而發出的呼號;更有來自最親密之人的毀謗與誤解(民十二1)。因此摩西選擇離營頗遠的地方與神相會,在那裏沒有吵雜的聲音,只有摩西懇切地祈求和與神面對面的回答。我們禱告的生活也要如此超脫,舉起禱告的手,如鴿子展翅飛到曠野(詩五十五6),拋開手上之俗事,進入心靈的內室,關上門向神禱告(太六5~6);主耶穌也常常暗暗地上山,或退到曠野禱告(可一35)。遠離了人群的雜聲,才更能清楚聽見神的聲音。
早期的信徒都喜愛到會堂禱告,因敬虔安靜之環境實在更令人享有禱告中得來之能力及屬靈的喜樂。神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(賽五十六7),使徒時代之信徒及工人都常相約到殿裏同心禱告(徒二46,三1)。願今日之信徒除了在教會聚會的時間之外,亦多到會堂禱告,暫時離開屬世的營,建立個人的禱告生活。
三、求問神
摩西在帳棚裏不是求神成全他自己的意思或計劃,他來到神面前乃是謙卑自己,尊主為大地求問神。我們在生活或事奉的工作上,是否常以自己的方法辦理事情,或是事事求問神?凡事是否先想到神?我們習慣求問專家,求問他人的經驗,或是求問神?
四、「素常」將帳棚支搭在營外
摩西的禱告生活不是只維持一天,一星期或一個月,乃是「素常」,不論是在順境時,逆境時,歡呼時,哀傷時;先知但以理亦是如此,一日三次面向耶路撒冷禱告。試想:今日我們是否建立素常的禱告生活?或是靈恩會後只持續數天的熱度,而漸漸又冷卻下來?
結語
期盼我們一起來支搭禱告的帳棚,讓神的殿成為禱告的殿。當更多基督徒不嫌遠路,願意到「營外」搭起自己禱告的帳棚時,便是教會聖工興旺之時,因為神必與同心禱告的教會同工,而神的名便能因此得榮耀。
http://joy.org.tw/holyspirit.asp?num=914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